必赢电子网站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怎么解决看病难

发布时间:2011-10-10发布者:陈广浏览次数:

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医疗方面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政府执政能力水平。深化医改方案推行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新的措施在不断推出。在山东潍坊,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进行托管的探索取得了成效;在杭州,家庭医生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在厦门,预约挂号大大缩短了老百姓的就医时间;在安徽,基本药物制度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在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在稳步推进。在这一系列措施,已经让我们的就医之路变得越来越轻松,人人享有病有所医的目标就会离我们也越来越近。

 

这是每个排队候诊患者的切身感受。

  看病者1

  就是小小一点病,没半天是下不来的。

  看病者2

  那我一上午别的什么事也干不了。

  看病者3

  没有病也等出病了。

  这是高额药费带给我们的真实压力。

  看病者4

  比较浪费的。

  看病者5

  住院都住怕了。

  基层医疗能否为我们提供保障?公立医院改革又应该从哪里开刀?

  李玲北京大学教授:

  公立医院改革说到底是改政府,并不是改医院。

  看病者5

  待一天就要一千多,住院都住怕了。

  看病者6

  一上午都不够,要一天的时间。

  这样的话语,这样的情景,我们都不陌生。提起看病难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怎么去解决看病难,每个人也有一肚子话要说。

  看病者7

  要不你们两点钟起来,你们也排一下感受感受那就知道啥滋味了。这本来就有病,在外面冻着,又冻出一茬病,这可好了这病上加病还咋治啊。

  这是中央电视台去年播出的节目,说的是老百姓为了挂号,凌晨就在医院排队的场景。看到这样的情景,令去年在节目现场的卫生部陈竺部长眼眶湿润了。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近年来,在深化医改方案的推行下,我们看到国家基本医疗保证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国稳步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希望短期内解决是不可能的。而国家正是采用了像大禹治水一样的办法,用疏导的方式让所有的患者病有所医。

  有人曾经把我们的健康比作是一条路,疾病就像是这条道路上的大山,看病就是要翻越这些大山。而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已经为我们在身边开辟城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这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翻越大山的捷径。

  家住潍坊市滨海新区的王先生,每年都会到几十公里外的大医院去做定期治疗,而在今年他却住进了离他家不到一公里的滨海医院。王先生告诉我们,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三甲医院的专家看病,他说现在的滨海医院和原来不一样了。

  王先生患者:

  医生的队伍力量加强了,治疗的水平、看病的水平都提高了很多。

  给他看病的是神经内科的医生孙乐津,而在去年,孙乐津经过多年努力终于从神经内科主任的位置上提拔为滨海医院的院长助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201056日,潍坊市人民医院将滨海医院托管了,在院长助理的位置还不到一年的孙乐津,被调回了原科室从副主任干起。

  孙乐津潍坊人民医院滨海分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一下子给我改变了很多,我的原来的轨迹改变了。

  针对这样的不理解,孙乐津的领导告诉他,潍坊市人民医院以托管的方式对滨海医院进行帮扶,目的就是解决目前医院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从治疗设备、门诊大楼等硬件设施来说,像滨海医院这样的基层医院并不差。但过去患者总往大医院跑,不愿意到基层医院来,主要是患者对医院的技术实力不信任。而作为医院的医疗骨干,孙乐津被告知要被充实到第一线去,提升一线的医疗力量,这样的过程虽然让孙乐津这样的医生感受到变化带来的阵痛,但是,在他职务的变动背后,是国家强基层这个医疗改革大战略,就是要通过大医院给这些基层机构注入以优秀医生为主的医疗资源,让基层医院强起来,焕发活力,吸引患者。

  王虎峰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

  上层的医疗机构给予(基层医疗机构)一些支持,包括技术的管理的这种支持,我认为作为一个过渡措施是没问题的。

  潍坊市人民医院派出了31人的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通过托管这种方式,对基层的滨海医院进行扶持。他们带来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高效的管理机制,让滨海医院变样了。

  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走进了滨海医院,孙乐津感到自己作为医生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那种医院刚刚被托管时的失落感早已荡然无存。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这次托管行动的操刀人潍坊市人民医院的院长董光。

  董光潍坊市人民医院院长:

  县这一级的医院,目前因为它是一个连接城乡的一个桥梁,这个基层医院的水平提高了以后,那么才能真正解决广大群众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解说:

  国家正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为了完善农村、县、乡镇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县医院,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同时将70%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医疗资源向县乡延伸,通过培训、培养基层人才,提升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而作为曾经参加过我国深化医改方案起草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也给这样的措施算出了一笔经济账。

  李玲北京大学教授:

  对改善人们健康最重要的是基层的医疗服务,它是所谓成本收益最高的,成本低、收益高。

  托管基层医院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确实解决了不少患者面对看病难的困扰,但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道路远远不只这一条。远在杭州的王艳瑛,在引导更多的患者走出了另外的一条捷径。

  王艳瑛杭州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蒋大姐,我来了。

  蒋大姐:

  王医师。

  王艳瑛:杭州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你好。

  蒋大姐:

  你好。

  王艳瑛:杭州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你还好吧,最近?

  蒋大姐:

  好的。

  王艳瑛是杭州长庆潮鸣街道社区的一名全科医生,这是她对社区里蒋大姐进行每月一次的诊疗,从坐在社区中心等待患者看病到主动上门去给病人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一开始王艳瑛就感到了不适应。

  王艳瑛:杭州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觉得对我冲击力也是蛮大的,我觉得我当时是不知所措的,我想的话,到家庭去做些什么呀。

  朱月伟杭州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记:

  原来坐在医院里好好的给病人治疗为什么要上门去,又得不到理解,所以她有很多的苦衷。那么当时我就跟她讲,因为大家都是搞医疗,那么我们跟大医院是不一样的。

  王艳瑛的出现不仅让她的患者感到了方便,也让老百姓知道了一个新名词"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特点就是上门服务,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同时他们更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有人形象的把他们比喻为中国的家庭医生。早在1999年,杭州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开始培养全科医生的探索,今天在杭州,像王艳瑛这样的全科医生已经是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前不久,国家提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到2012年,全国城乡所有基层医院、卫生院等都将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中心的王虎峰主任告诉我们,在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卫生绩效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毫无例外的实施了比较完善的家庭医生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国家中,病人一般是先到社区去找自己的签约医生,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再去大的医院。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各地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探索更多新的道路。北京市的德胜社区医院与市里的一所三甲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起了合作关系,社区病人只要通过社区医生的转诊单就能很方便的到人民医院去看病,省去了去医院排队看病的苦恼。在深化医改方案中,强基层建设被放在了显著的位置,陈竺部长对此也是高度重视。

  陈竺卫生部部长:

  这两年,我们把这个很大的精力放在强化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这个里面当然包括硬件的建设,比方说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包括村卫生室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按照陈竺部长的说法,只有在基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疗体制,提升诊疗水平,这样才能让一部分患者留在基层,人们就不会全都挤到一条道路上去看病,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自然就会缓解很多。

  道路多了,路程短了,我们爬山的困难减少了。但是很多人在爬山过程中,他们肩上会背负更重的包袱,虚高的药价,已经成为老百姓诟病的焦点。画面中看到的这个人叫唐照仓,他已经被这个包袱压的喘不过气来。

  唐照仓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村民:

  以前的医药费大概在6万块钱左右,全部投入了还不够,因为我们是农村的嘛,没有多大的收入。

  唐照仓是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的一名农民,几年前,他女儿患上了尿毒症,为了给女儿治病唐大哥放弃去外地打工的机会,靠在村里用三轮车拉人来赚钱给孩子治病。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负担起高额的药费,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而这样的情况却让唐照仓全碰上了。像唐大哥这样的困难家庭,家里一旦出现病人,对他们生活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他们正是反映看病难最为强烈的群体。

  就在唐照仓一家为药费发愁时,安徽省卫生厅的副厅长徐恒秋为了摸清基层药品加价的问题,正在对省内的一些乡镇卫生中心进行详细的调查。

  徐恒秋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

  这个加成率得出来就比较,比较大了。乡镇卫生院这个药品加成率是90%,平均是90%,最高能到167%呢。

  看到这样的数据,徐恒秋的心里在盘算着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这时深化医改方案公布了,方案里有一项重点改革任务就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她从这里看到了希望。

  徐恒秋  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

  我们的基本药物招标中标价比国家零售指导价下降了52.8%,还有个更重要的收获就是我们基层用药的质量更有保证了。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让药价降了,唐照仓说,现在比以前花的药钱少了,现在每年只要4万多块钱。今年3月份,发改委又刚刚公布了162种降价药品,享受到此次的药品降价带来实惠的并不只是安徽,全国的老百姓都是降价的受益者。在西安住院的张淼也感到了药价的变化。

  张淼患者:

  327号,万古霉素是160元,你看28号就成了144元了。这是个明显的,还有一个就是注射用头孢794,这儿成了584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让唐大哥这样的老百姓肩上的负担减轻了,但药费只是所有看病费用中的一部分,压在唐大哥这样贫困家庭身上的包袱依然十分沉重。但是,另一项制度的推广,又为唐大哥减轻了不少负担。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多了一道防护网。目前,新农合已经覆盖8亿多人口,国家正是希望通过新农合这样的保障措施,让广大农民看病的时候真正能把钱省下来。

  我们在肥西县采访过程中,县卫生局赵跃斌副局长告诉我们,当地农民的参加新农合率已经在95%以上,像唐照仓这样的家庭,在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双重的作用下,每年可以少花近一万块钱。

  赵跃斌安徽省肥西县卫生局副局长:

  我们这里做了一个比较,医改之前,老百姓每个人每天的费用要205块钱;那么医改以后,下降到157块钱。平均每天病人费用的负担由过去的61块钱下降到39块钱。那么这样的话,一年下来每个病人因为实行零差率以后,要少负担8000多块钱的费用。

  而由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共同组成的基本医保制度体系,则覆盖了几乎全体国民,为广大群众构筑了一张坚韧的保护网。到2011年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基本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目录中的307种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陈竺:卫生部部长

  这个307种药物,是经过我们专家这个考虑疗效、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这些参数,经过巨大的努力认真遴选出来的药品,保证了我们的全体居民能够公平地、及时地得到这些药品。

  同时国家继续扩大并巩固城乡基本医保覆盖面,2011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最高支付现额达到5万元,老百姓看病会越来越便宜。

  凡是说到看病难,公立医院总是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截至2010年底,公立医院的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都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是我们看病求医的主要场所。但同时,它也是群众反映强烈,集各种看病难矛盾于一身的重灾区。

  群众1

  去看一个病,不管大病、小病,大病不要说了,就是小小一点病,没半天是下不来的。

  仅仅一个挂号的问题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2009年,卫生部提出医院要实施预约挂号,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就医之路能走得更轻松。家住厦门的唐榕英大姐这天下午感觉到有些不舒服,于是她马上动身去了医院。现在是下午310分,她能如愿的挂上号看病吗?她来到医院后并没有朝挂号的窗口走去,而是走到大厅的一排机器前面,在服务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的挂到了号。唐大姐挂号单上的时间是315分,3点半她就被叫到诊室看病,从来到医院到看上病不到30分钟。

  蔡良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客户服务中心主任:

  我们所有挂的号,都是带有具体候诊时间的,病人在我医院待的这个时间,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就能看上病,这样子群众看病就很简单。

  然而要把这个事情做好,不只是医院挂号大厅的问题,更会牵扯到医院的管理系统,各个科室、后勤保障等等多个部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闽南地区一所重点的三甲医院,每天来自全国求医的高达7000多人,怎样保证数量如此众多的病人看上病?医院经过科学的计算建立了这一套预约机制,患者只要通过电话、网上预约,或者亲自到医院的自助机上进行操作,就能查到当天和一周内,相关科室和医生的挂号情况。

  杨叔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病人分期到达了,不显得拥挤,医生在有条不紊的给病人看病,医生也不慌不乱,对病人也好,所以我们感觉到这个模式对病人是真正有利的。实际上对疗效,对医院的工作效率都是有好处的。

  目前卫生部要求全国所有的三甲医院实行预约挂号,通过社区转诊的可预约优先诊治,国家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办法,尽快能让老百姓去大医院不会再为排队挂号而烦恼。虽然公立医院的改革在加速,但是似乎仍然达不到老百姓的期望,很多人觉得医院自身的改革没什么动力,实施预约挂号其实是刚刚掀开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冰山一角,而隐藏在这下面的是公立医院,与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医务人员、患者、医保机构等各方的利益纽带。

  王老峰:

  公立医院改革它是一个现有利益格局的挑战,也就是说我们以往公立医院它已经形成了,不管它是规范也罢,不规范也罢,它是形成一整套的运行的机制和体制。我们现在要去改变它,那么当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变当时我国医疗发展遇到的困境,国家对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办法,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在软硬件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另一方面,这一方式也助长了医院的趋利性经营,目前公立医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应盈利需求的运行体制机制,而离公益越来越远。怎样改变公立医院追逐利润的现状,让它真正姓公,回归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陈竺:卫生部部长

  我们要在公立医院的下一步的改革当中,把现代公立医院的制度,包括体制机制要能够很好的建立起来。它必须是体现公益性,体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民生领域,特别是在健康领域一个重要的平台。

  陈部长强调,公立医院要回到公益角度上来,就必须要革除以药补医这一模式,切断连接在药厂和医院之间的利益纽带。20081月,安徽省芜湖市实施了医药分开的改革五,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长何思忠说,原来用药的权力都集中在医院手中,这往往就会形成药价虚高的情况。改革以后对药品的采购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恩,医院购药的流程彻底改变。

  何思忠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那么现在不同了,现在我们只能提出我们使用哪些种类的药品,什么规格,但是品牌和厂家、价格,我们都说了不算。

  实施三权分立的医药分开制度后,芜湖市所有的公立医院只能提出用药要求,提交给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药管中心通过专家论证后,再通过市招标采购中心进行统一招标,将药品送到医院。三权分立的药品采购制度让药品采购的隐形成本消失。另外,芜湖市政府还加大了财政补贴,对各大医院规定的药品销售15%的加成率降到10%,让药价切实地降了下来。

  妥舒沙星片是一种常见的抗生药,医药分开前,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销售价是44.85元,医药分开后就变成了36.3元,每盒药为患者节省了8.55元。目前全国17个试点城市正围绕着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各自试点,共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这样的改革彻底切断了原来连接在医院和药厂之间的利益纽带。

  在对以药养医这样的生存模式进行革命性破除之后,怎样保证医务人员的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医务人员既是医改的主力军,更是群众看病的希望,怎样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已经成为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李玲:北京大学教授

  医生是一个医院的核心,他承担的工作也是最复杂的一个工作,高风险。那么我们现在对他的激励机制基本上是个服务员,就像餐馆服务员这么一个激励机制,你干一份活我就给你一个钱。

  我国现有800多万医疗卫生人员,每年完成诊疗人次50多亿,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诊疗服务量,他们理应获得与其专业性相称的合理合法收入。在打破了原本以药养医的模式同时,要同步建立起一套能够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新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玲:北京大学教授

  我觉得最好的考核,其实是应该考核他怎么用最低的成本维护了老百姓的健康。

  2010年第三季度,潍坊市人民医院正式启用了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对临床医技科室实行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使工作报酬向高科技含量、高风险、工作量大、贡献率高的岗位倾斜。这让在医院儿科工作了20多年的王莹,感到了和原来的确不一样。

  王莹潍坊人民医院儿科医生:

  不光是降低了病人的支出,使我们现在这个一线工作的这些医生的收入呢,也明显的增加了。像我们科里的绩效收入基本上成倍的增加。

  随着医改的推进,每一个进行医药分开的医院都在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新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和利益纽带是息息相关的,如何科学的合理的反映医生的工作质量和数量,是各大医院以及各主管部门考虑的问题。

  董光:潍坊市人民医院院长

  通过这个方法大家医生就觉得,相对这样的话比单纯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要更科学、更合理。

  解决群众看病难需要全方位的举措,在深化医改的稳步推进下,老百姓的就医之路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人人享有病有所医的目标离我们也越来越近,在老百姓的眼中应该出现这样一幅图画,人们不再为排队挂号而起早贪黑,也不会为虚高的药价而多花冤枉钱,而医生也在为我们提供了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只有这样,我们的健康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摆在老百姓面前的这座疾病大山,才会翻越得更加轻松。